干混砂漿在工程應用中習慣發生的問題剖析
2019-02-25?作者:admin?閱讀量:
1、砂漿使用時感覺較粗人工砂生產的干混砂漿,砂的最大粒徑一般小于3.5mm,遠遠小于標準規定的4.75mm,施工時工人感覺砂漿還是較粗,其實感覺較粗主要是砂漿的和易性差,施工性不好,顯得大顆粒較多,主要原因在于人工砂的顆粒級配不好,往往是砂“兩頭多,中間少”的現象,需要補充中間區域的砂。2、抹灰砂漿開裂空鼓砂漿開裂分為塑性開裂和干縮開裂兩種。塑性開裂是指砂漿在硬化前或硬化過程中產生開裂,它一般發生在砂漿硬化初期,裂紋一般都比較粗,裂縫長度短;干縮開裂是指砂漿在硬化后產生開裂,它一般發生在砂漿硬化后期,裂紋特點是細而長。
塑性開裂主要是由于砂漿抹灰后不久在塑性狀態下由于水分散失快而產生收縮應力,當收縮應力大于砂漿自身的粘結強度時,表面產生裂縫。 它往往與砂漿的材性和環境溫度、溫度以及風度等有關系。 水泥用量越大,砂細度模數越小,含泥量越高,用水量越大,砂漿保水性差,砂漿越容易發生塑性開裂。干縮開裂主要由于砂漿水泥用量大,強度高導致體積收縮, 砂漿后期養護不到位, 砂漿摻合料或添加劑干燥收縮值大,墻體本身開裂,界面處理不當,砂漿標號亂用或用錯,基材與砂漿彈性模量相差太大等。
3、結塊、成團現象干混砂漿生產企業原材料中的砂含水率未達到標準要求,砂漿攪拌時間太短,攪拌不均勻, 施工企業未能按照干混砂漿施工要求及時清理干混砂漿筒倉及攪拌器。
4、砂漿抹面不久出現氣泡(1)添加劑與水泥適應性不好,導致反應產生氣泡。
(2)砂細度模數太小或顆粒級配不好導致孔隙率太高。
5、砂漿凝結時間不穩定根據外界溫度、基材差異情況等及時調整緩凝劑的摻量和砂漿保水性高低;加強工地現場查看及時了解施工信息。
6、出現異常不凝結添加劑計量出現問題導致添加劑摻入量過大;砂漿拌合水量過大,導致砂漿出現離析,稠度過大,不凝結。
7、抹面硬化后出現表明掉砂主要由于干混砂漿所用砂子細度模數太低,含泥量超標,膠凝材料比例少,導致部分砂子浮出表面,起砂。
8、砂漿抹面出現表面掉粉起皮由于生產干混砂漿所用砂子太細,石粉含量較大及摻合料摻量太大,壓光導致部分粉料上浮,聚集表面,以至于表面強度低而掉粉起皮。
9、抹面易掉落,粘不住現象由于砂漿和易性太差,粘結力太低;施工方一次抹灰太厚,抹灰時間間隔太短;基材界面處理不當。可以調整干混砂漿生產配合比,增強砂漿粘結力; 施工時建議分層抹灰,總厚度不能超20mm,注意各個工序時間;做好基層墻體的界面處理。
10、抹面后不好收光由于干混砂漿用砂級配不合理,導致砂漿和易性不好。